上一页|1|
/1页

主题:面对调控 地方政府“虚情假意”

发表于2013-04-23

调控啥时让政府吃亏过? 据估计,中国房地产估计总市值超过100万亿,是政府不花钱就能轻易得到的最大的一笔财富,真正的让政府享受到了“一虾四吃”的好处:一吃土地财政(三十万亿多),二吃20%交易税(十万亿以上),三吃遗产税(按照50%计算会超过50万亿)和房地产税(十万亿多)。而有权分配这100万亿财富的人,不需要法律监督,不需要讨论,不需要社会监督钱花在何处。这样,房产经过三吃之后,老百姓的财富就可以轻松的通过财政转移到利益集团和少数人手里。真正的房地产调控,应降低土地出让金,慢行房产税改革。

发表于2013-04-23

因此,“其实,没有一个地方政府真心希望房价降。”中国地产大河研究院约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这样表示。

发表于2013-04-23

理论上,地方政府应该是政策在地方的执行者。但是,实践中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执行是有选择的。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刺激经济的政策,是与扩大规模相关的政策十分积极,“跑部钱进”和“吻增长”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于提出的保障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却消极,饱受批评。

发表于2013-04-23

什么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与政府的利益博弈?普遍的观点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集中了大部分财权,但地方政府仍然承担着绝大部分民生和公共支出等事权。

发表于2013-04-23

由于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负债,地方政府只能被迫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自负盈亏的财政体制使地方政府形成了强烈的逐利动机,表现为地方政府运作的公司化。

发表于2013-04-23

沿着这个逻辑,理顺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似乎是化解地方与利益博弈的关键所在。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发表于2013-04-23

结语:可见,地方增收方式一日不改,权责一日不明确,“土财主”的创收模式就难以被打破,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出中南海的步伐就在踟蹰中多停留一日。而让“虚情假意”的“土财主”真正一心一意对待调控,也是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