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五招防范投资贬值成本公式揭露房价“隐性成本”

发表于2013-10-16

■一买一卖,贬值23.44%
42岁的王先生经营汽车配件,生意不错。2003年8月,他购买了一套位于北京CBD地区的高档公寓,150平方米,单价8000元/平方米,总价120万元。当他千辛万苦把新房装修好(花费8万元)准备入住与家人好好享受生活时,一个家庭成员出了意外,急需一大笔钱支付巨额医疗费用。他决定卖出新房变现应急。他花费了数千元在几家报纸刊登了售房广告,并在多家经纪公司登记了售房信息。最后,王先生终于忍痛以98万元的价格将总价128万元的新房“打发”了出去。原以为购房可以使闲置资金“保值增值”的王先生,这一买一卖,却损失了整整30万元真金白银,资产贬值缩水幅度达23.44%,令人遗憾。

发表于2013-10-16

■成本转嫁,缩水成必然
为什么地段、环境、交通、配套、户型、装修都不错的新房,这么快就贬值如此之多?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商品房价格的构成要素。在专业人士眼中,房价的构成公式如下:
房价=土地成本(包括土地出让金、拆迁、安置成本)+公关成本+建筑成本+监理成本+策划费用+销售成本(含巨额广告费、人力)+开发商利润+税收+银行巨额贷款利息+财务费用+人力开支+其他损耗+……
而在普通购房人眼中,这个公式却要简单得多:房价=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开发商利润+税收
显然,“普通人”眼中的房价成本公式是不完整的,成本是“失真”的。他们忽略了许多高昂的“隐性成本”的客观存在,所以购买房产时对房价没有一个准确的、接近真实的评估,导致未来对转手出售价格的期望值较高,认为最不济也可以“保本”脱手(最坏搭进装修款)。而最终的结果往往都会大打折扣,令投资者失望伤心不已。

发表于2013-10-16

谁知道中国房市的熊市哪一天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