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论“价格战”与“万人购房团” (转)

发表于2008-09-25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变动,这是市场的价值规律,因为价值决定着商品的价格,而上下变动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是市场竞争中较敏感的因素,但它不是唯一的,供过于求导致价格竞争也是市场重要的规律,但它也不是唯一的。

正是因为这种市场经济的规律,才会有商品价格的差异,也就会有商家进行价格战。一般情况下,出现价格战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过高时,新进者或占据优势地位者均会以低价格作为入市或提高竞争门槛的手段,例如,彩电行业早期打价格战就是这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则是行业整体上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份额和价格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家电近几年出现的价格战就是这种状况。

所以在公平交易的环境下,如果能控制供求关系,大概就能控制价格的变化了,基于这种理论,“万人购房团”出现了,其本质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商品房降价销售,让购房者直接获利。但是商品必须在市场中进行广泛的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各个商家自由竞争,消费者才能最终获益。正是由于这种自由竞争,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从卖房子、卖家居,到卖环境,到卖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过地段竞争——有了好地头,盖起房子来就能赚钱;也出现过销售竞争——好地头的房子卖完了,或者价格太高卖不动了,各种品牌的销售代理公司和销售模式大行其道,大中介也应运而生;后来又出现了设计竞争——无论使用什么样的销售模式,商品房还是不好卖,发现还是产品的问题,于是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全方位引进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以前的竞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环境、比景观的层面,而现在和以后房地产在产品、技术、环境都好的局面下,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也就是比“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品牌,包括品味、风格、素质、氛围、文化和生活方式。

“万人购房团”的根本目的在于迫使开发商进行价格竞争,因为这个团体的参与者认为,大量的购房需求被统一控制,这样就能很好的掌控供求关系,如果开发商想卖房或者急于回笼资金,那么就要降价30%进行销售,从这一点来看,每一个参与者是真正能得到实惠的。但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都有其两面性,利弊关系我们还是要分析一下的。

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 “万人购房团”参与的人数越多,证明市场的需求越旺盛,只不过目前市场前景不明朗,大家都持观望的态度,“万人购房团”基本能反映区域市场的需求。对于开发商来讲,需求量如此之大,一旦房地产市场春暖花开,一定会带来价格的反弹,所以,有实力的开发商不会急于销售新楼盘,但是,一定会借此机会,以回馈客户的方式把原来滞销的尾盘和一些位置不好的楼盘消化掉。大概只有实力稍差的中小开发商,才会因资金压力过大而降价销售,所有这些急于销售的房子的基本特点大概就是这几种:户型不好、位置较差、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设计理念落后、周边环境不适合等等。

从“万人购房团”成员自身来考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购买位置较好、户型合理、设计新颖、基础设施完善的那些楼房,而看中这些楼房的肯定是一大批人,那么这将如何选择?如果在这个矛盾的统一体当中,仅仅能满足一少部分人的要求,更多的人就会不满,大家就不会再相信这个组织了,换句话说,这个团体的结合基础太差,一旦出现利益之间的冲突,大家毫无疑问会选择自保,一旦某商品房同时被很多人看中的话,也可以理解成供不应求,也就自然会出现“竞价”效果,大家还是会抢着购买这些楼房的,这样就和发起人的意愿违背了吧。如果“万人购房团”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看中的是同一个楼盘,试问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如果开发商知道了这个楼盘的市场需求的话,谁能保证他还会降价呢?如果开发商不降价,谁能保证这个团体当中的参与者一定不会去购买本来已经看中的房屋呢?

按照市场博弈理论来看,“万人购房团”的分裂是必然的,首先因为其结合基础太薄弱,大家只是想让自己心目中的房子降价,但是如果降价以后购买者不是自己,就没有了结合的信心了,也没有结合的意义了;其次,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利益分配不均,别人得到的利益大于自己得到的,心里就不平衡,就要搞分裂了。

分析看来,“万人购房团”的出现是出于购房者的良好愿望,但是,这个愿望到底能不能实现?这个团队能不能团结到最后?谁是最终的获利者?这些必须要用实践来证明。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再是地段、环境、景观的竞争了,随着品牌竞争的开始,开发商之间不会再简单的运用价格战去做营销了,各个开发商都在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因为他们都很清楚,未来中国地产的发展一定是走向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的道路。在这种环境下出现的“万人购房团”未必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和目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