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LOFT细谈时代之鉴(上)

发表于2014-10-13

题记:

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忠实地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研究建筑的发展史,无疑可以明白无误得触摸到民族历史的脉搏。

——梁思成

纵观人类建筑史,从原始露营,到后来的穴居、巢居,再到拔地而起的恢弘宫殿,甚至万里长城、四大石窟等庞大工事的出现,建筑的空间容纳本质未曾发生变化,但其使用品质却在不断升级,而建筑不断升级的原因是时代的进步。

人类衍生进化过程中,从最初的以天威盖地为庐,到后来以土筑居,再到“秦砖汉瓦”的使用,建筑材料一直在不断突破。而近百年来,建筑材料已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钢筋混凝土类建筑材料被大量使用,人类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在不断升级,究其原因是时代进步所趋。


不仅仅是建筑材料在功能与安全性上有所突破,建筑发展过程中,其类型也在变化,但始终朝向适宜人类使用的方向改善。从最初的靠地貌来决定的毫无规则的洞穴,到后来的“反宇飞檐”,再到三角框架结构、平顶结构,每一类型的设计都与当时的社会人文、自然环境、审美情趣等因素息息相关。如古时排雨系统尚不健全,三角屋顶结构则被广泛应用。发展到现代,排雨排水系统等建筑难题早已被人类攻坚,因此,建筑不必受各种“拘束”而隐藏了数种“风貌”,现代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反映设计师、建造者的思想,而使用者也能享受到其中的人性化设计。建筑类型与建筑材料一样,因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在不断更新,而与时代进步同行的是人类文明。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受框架似制度的约束,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



在时代演变中,当东西方文化发生交流碰撞时,“中西交融”、“新旧交替”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中水到渠成,中国的产品也走出国门,许多舶来品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仅仅是货物的交流是不够的,人类对建筑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承载容纳功能上升到个人与集体的归属感与安全感的高度上来,适时地,更多外来文化与概念被国人掌握并传入国内,如建筑形态中的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等概念,国人从认识到了解再到精通,建筑的多样化发展势在必行。令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至今,国内产生了大量的能与国际化标准匹配的建筑形态,它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建筑的发展史中又被添加了戏剧性的一笔,有一种建筑形态,并非因创造而来,却是因改造而出现,这种建筑形态就是LOFT。从字面上我们不难发现LOFT透露着的“洋气”,的确,LOFT是从纽约而来,洋身份已被确定,戏剧性的是,它的前身是“不修边幅”的废弃的破旧厂房,只因艺术家们为生活所迫处于窘境当中以及他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与超强执行力的双手,一座座废弃的厂房变成了实用性超强的艺术空间。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LOFT这种建筑风格被传入了国内,备受大众尤其是艺术家们的推崇,在祖国大地上广泛开花,北京798、上海田子坊、昆明创库、杭州LOFT49……中国艺术的朝圣殿堂迅速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发表于2014-10-22

LOFT细谈时代之鉴

上一页|1|
/1页